灌注樁后注漿技術
簡介
泥漿護壁灌注樁由于具有適用于不同地層土質、樁徑樁長變幅大、承載力高、無噪聲振 動等優點,隨著高層建筑的大量興建,已發展為建筑工程的主要樁型,也是鐵路、公路、城 市立交橋基的傳統樁型。然而,泥漿護壁灌注樁有樁底沉渣和樁身泥皮這個固有缺陷。解決 這一問題, 國外已有采用后壓漿予以處理的技術,然而由于其后壓漿裝置采用隔離鈑、環形 管、預載箱等形式,構造復雜,附加費用高,而樁側后壓漿需在成樁后24小時內采用高壓漿 液沖破保護層的辦法實現。因此,國外的后壓漿技術無法在我國推廣應用。 我單位自1993年先后研究開發應用了泥漿護壁灌注樁樁底、樁側后壓漿專利技術,該技 術具有構造簡單、便于操作、附加費用低、承載力增幅大、壓漿時間不受限制等優點。
工藝簡介
●在鋼筋籠上預設注漿鋼管及壓漿閥, 成樁后5-30天內,采用高壓泵將漿液通過注漿管和單向閥壓入樁底、樁 側。
●后壓漿的加固效應包含兩方面,一是加固樁底沉渣和樁身泥皮; 二是對樁底和樁側一定范圍的土體通過滲入( 粗粒土)、劈裂(細粒土)和壓密(松軟土) 注漿起到加固作用,從而增強樁側阻力和樁端阻力,提高單樁承載力、減小沉 降。
●經樁底、樁側壓漿后,單樁承載力增幅為30~ 100%。
●節約造價:單樁混凝土量15m3以上的樁,每根 可節約0.3萬~1.5萬元。
●適用范圍:各類鉆、挖、沖孔灌注樁。 該技術已在全國20余個省市近百項工程中使用, 經濟效益良好。如北京長青大廈采用該技術,節約工程造價近千萬元
工程應用實例
該工法為國家級工法
該技術2000年獲建設部科技成果推廣項目
采用該技術的國家體育場(鳥巢)
友情鏈接
聯系我們
掃一掃關注我們
?
建研地基
?
地基所